
【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managementcircles,QCC)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方法以我院妇产科20xx年2月~20xx年2月收治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采用QCC优质护理。以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质管理圈在妇科优质护理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质管理圈;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服务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的创建需要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品质管理圈由工作性质相似/相关的人共同组成,核心是质量,基础是全员共同参与,落实护理部部署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我院对比分析了QCC优质护理与常规优质护理模式中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QCC优质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xx年2月~20xx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2±8.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采用QCC优质护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病情监测、健康指导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优质护理前提下实施品质管理圈的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方案如下[2-3]:(1)相关护理人员成立QCC小组,一名年资较高的护士为组长。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及分工,共同完成QCC九个步骤。以PDCA循环法为指导,进行改善活动,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2)计划(P):建立并完善评价标准;(3)实施(D):深入病房发现问题,查看患者基础及生活护理落实情况;询问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及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询问患者生活及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及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询问护士对所负责患者病情、用药掌握程度及护理的要点;(4)检查(C):寻找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的方法,宣传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通知、监控优质护理质量;设计符合妇产科护理特征的表格式护理文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5)处置(A):实行绩效考核机制,以工作量/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绩效考核成绩并作为护理人员评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调动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活动的积极性。
1.3评价指标
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和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观察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及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5.9±8.3)%、(95.7±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品质管理圈是集群体智慧及力量为一体的一种模式,注重团队精神的作用。从本文可以看出品质管理圈在妇科优质护理中效果满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及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品质管理圈的开展要做到“三个结合”:①紧密地与优质护理理念结合②注重与护士的内在需求及能力相结合③与护理专业特点相结合。真正做到患者、医生、护士、社会及政府均满意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何立群.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药物与人,20xx,6(27):L212.
[2]闵丽华,曹学华,罗宏,等.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xx,11(4):59-61.
[3]王英.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现代养生,20xx,(9):168.
护理品管圈2还记得今年三月份,护理部召开了全院第一次的品管圈启动大会。第一次听到品管圈这个名词,感觉它很神秘,真的不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通过程院长认真详细的讲解后,知道品管圈是由日本的石川馨首先提出来的,品管圈是指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组成的小团体。品管圈可以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智慧,开发无限脑力,增强团队意识,改善护理质量。通过学习我们急诊科的每位护理人员都倍受启发,踊跃报名,组建了我们急诊科第一个品管圈---风火轮。
我们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危重病人聚集的场所,风火轮象征着我们全体人员用最快的速度、最敏捷的动作、最娴熟的技能和最炙热的心来挽救患者的生命。第一个主体该怎么确定那,在我们护士长的指导下我们全体圈员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了我们的主题:缩短心跳骤停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短的时间内建立好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抢救药物的应用,刻不容缓。
接下来我们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一 一来做。一开始是艰难的,因为大家是从零开始的`。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我们,我们也收获了喜悦。活动的过程中,每位圈员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大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执行标准化过程中,科室人员多,流动性强,需要人人知晓和遵守,大家多次的演练与学习,提高了大家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PPT过程中,需要对柏拉图、鱼骨图、甘特图等进行绘制,大家上网查阅,互相学习,提高了大家的制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制作了标准化的流程图和抢救的简易口诀。对于血管的选择我们的简易口诀是:一肘(肘部静脉)、二腕(手部静脉)、三颈部(颈部静脉)、四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网)、五股(股静脉)、六气滴(气管内滴入),可以看出,我们首选上肢近心大血管,离心脏越近越粗越好,特殊情况下上述血管穿刺都困难时可给予气管内滴入用药,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通过大家的努力与改善,我们将心跳骤停患者静脉通路建立时间从改 ……此处隐藏15675个字……话。必要时,科室护士长跟班培训、检查,采取适当奖惩措施。
1.2.5效果确认与评价统计20xx年与20xx年同期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及护理安全差错例数。并动员全部圈员主动参与,按照PDCA循环程序,循环加以改进,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进。
1.3观察指标
1.3.1各项目合格率统计分析品管圈组中全员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和健康教育合格例数以及护理安全差错发生例数及其占比。
1.3.2品管圈管理效果统计护理人员品管圈管理知晓率、参与率、品管圈目标达标率以及临床成果应用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2014年与20xx年各质控指标合格率分析比较情况20xx年各项护理质控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20xx年同期的,护理安全差错显著低于20xx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2014年与20xx年品管圈应用效果比较20xx年品管圈应用效果显著优于20xx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3.1品管圈与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QCC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圈长和圈员的结合。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2]。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对于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3]。随着品管圈的逐渐广泛开展,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也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
3.2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过分强调护理人员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对质量的影响”,这种传统质量管理已经逐渐被现代质量管理所替代[4]。而现代的QCC管理内容和目标突破了原有的质量管理范围,使护理质量管理向着更高的技术、工艺、管理方面扩展。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更能尊重人性,激发护理潜能,增加科室及医院效益,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并持续改进[5]。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中,利用PDCA(计划、执行、确认、处理)循环,其中“计划”包括组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拟定对策,“执行”指实施对策;“确认”指效果确认,“处理”包括效果评价与改进。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针对问题,常采用柏拉图分析,其原因及措施可选用鱼骨头和(或)冰山图体现,从而使得问题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品管圈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品管圈的应用,使我院的护使理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大大减少护理工作中遗漏和不足现象。对于基础护理组的成效,是基础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合格率有90.0%提高到97.0%。护理技术组,如穿刺技术、护患沟通技术等不断改善,其合格率由91.0%提高到96.0%。护理文书组,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规范性和严谨性均得到提高,其合格率由90.0%上升到94.0%。健康教育组,明显增加患者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等,合格率由89.0%提高到93.0%。在研究中,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后,科室20xx年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护理文书和健康教育等合格率明显高于20xx年,其护理安全差显著下降,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管理的知晓率、参与率显著上升,品管圈的目标达标率和临床成果应用率也得到提高,明显优于20xx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是有效可行的,明显提高品管圈中各组项目合格率,有助于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同时也营造了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也促进大家灵活运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有效解决临床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护士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蜜蜂.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xx,7(10):246.
[2]曹敏,蒋莲萍,徐小燕,等.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xx,20(18):4104-4105.
[3]赵君,周洁贞.(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xx,7(15):72-73.
[4]蔡学联,郑芝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xx,11(12):59-61.
[5]陈淑珍,毛丽洁,郑秀云,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xx,19(9A):42-44.
护理品管圈12一:目的
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报名范围
1 .活动小组:同一工作现场(护理单元、大科)、工作性质相关的(质控委员会组、安全委员会、专科委员会等)均可成立,一般5~10人组成。
2 .活动主题:可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护理管理效率、解决护理技术关键问题等,具有一定可行性。
三:报名条件
1 .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人员和各委员会成员均可报名。
2 .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跨科室合作。
四:活动周期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为期半年。
五:申报评审
1 .填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护理品管圈申请书》,经所在科室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报送护理部。
2.护理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主要从项目建设的基础与必要性、项目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和选拔。
六:报名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护理品管圈13一、成立品管圈小组
圈长:
圈员:
辅导员:
二、讨论圈名:日新圈
三、设计圈徽
四、活动精神:
1、发挥每人的聪明才智
2、更加大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活动目的:
1、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工作绩效。
2、提高护士的`品质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
3、可达成全员参与、全员品质管理及自主管理的功效。
4、可使圈员们自动自发,做事更主动积极。
5、可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