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发文道歉,网友仍愤懑不平

时间:2025-07-11 10:29:41
中国知网发文道歉,网友仍愤懑不平

中国知网发文道歉,网友仍愤懑不平

中国知网发文道歉,网友仍愤懑不平,近日,“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等相关消息在微博上引发热议。中国知网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知网发文道歉,网友仍愤懑不平。

  中国知网发文道歉,网友仍愤懑不平1

“知网风波”仍在继续。近日,“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等相关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12月10日晚,“CNKI知网”微信公众号就该事件发布说明。

当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就该说明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这个问题本身,他已经道歉了,态度还是可以的。”老人表示,希望知网之后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赵德馨成功维权后,他的学生73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苏少之也以同样的方式与中国知网打了官司并胜诉。10日晚,他就中国知网的《说明》表示:起诉的作者获赔了,可其他作者的稿酬问题怎么解决?具体怎么操作,这个说明没有说清楚。

中国知网的《说明》发布后,连上4个微博热搜,讨论度高涨。然而,网友似乎并不买账。

《说明》中提到,“自2019年起,中国知网已开通作者服务平台,所有作者一经实名注册,即可无限期免费使用自己的作品,管理自己的学术成果,并随时跟踪其研究成果产生的学术影响。”

有网友质疑:“自己可以免费使用自己的论文是天经地义。”

知网的“一家独大”和“店大欺客”也被反复提及。人民日报客户端此前报道提及,知网作为国内大型中文数据库,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力。有高校老师称,自己学校每次审核论文,都要以知网收录为准,如果没有,就等同于没发。

本次事件引起关注后,也有学生表示,除了学校提供给毕业生一次免费查重的机会,“为什么自己查重要收费?”

此外,据中新经纬报道,中国知网目前的学位论文稿酬标准仍为2016年所发标准:学位论文出版后,作者可联系杂志社领取稿酬,其中博士论文著作权人所得稿酬最高,但最高也仅有100元现金和400元检索阅读卡。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知网下载计费标准,每本论文每在中国知网上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一笔费用,其中硕士学位论文1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25元/本。

正如央视网评论称“中国知网‘借鸡生蛋’这本创新生意该改改了”,舆论所关心的问题和提出的质疑也该有所回应。

  中国知网发文道歉,网友仍愤懑不平2

“翟天临事件”后,中国知网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近日,“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等相关消息在微博上引发热议。随后,中国知网也被人民日报、央视网等评论称“店大欺客”“借鸡生蛋”。

据悉,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中国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但是作者的论文每在中国知网上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知网吸金不少。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知网年收入近12亿元,毛利率近54%。

“低收高卖”,中国知网被指“借鸡生蛋”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把论文领域的平台巨头——中国知网给告了。原因是后者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赵德馨没拿到一分钱稿费,自己下载还要付费。

赵德馨最终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余万元。中国知网不再收录他的文章,已收录的也全部下架。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人反映有相似遭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但自己完全不知情。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向中新经纬表示,中国知网侵权问题存在已久,但由于著作权侵权维权困难,判赔标准低,多数作者一般不会去主张权益。“同时大多数论文作者发表论文,其目的是为了传播自己的观点,而非获取收益,所以作者即使知道了被侵权,也会为了扩大论文的影响力而不去主张权利。”李旻称。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可以向中国知网申请稿费,有人称自己“毕业论文的稿费全是以中国知网充值卡的形式来发放”。

微博截图

中新经纬注意到,2016年10月,中国知网曾发布一则“关于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领取学位论文稿酬的通告”。根据该则通告,学位论文出版后,作者可联系杂志社领取稿酬,其中博士论文著作权人所得稿酬最高,但最高也仅有100元现金和400元检索阅读卡。

目前,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稿酬标准仍是依据该通告。

中国知网官网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知网下载计费标准,每本论文每在中国知网上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一笔费用,其中硕士学位论文1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25元/本。

中国知网官网截图

北京一家学术期刊编辑莉莉(化名)向中新经纬表示,学术论文较为依赖中国知网,中国知网的阅读量、下载量、引用率等都是评价期刊质量指标之一。

据悉,该学术期刊每年都与中国知网有合作,会将期刊上的文章上传至中国知网,“中国知网每年给我们结一次钱,但不会直接给作者,给我们也很少,几千块钱的样子,具体金额根据下载量等指标决定。”莉莉称,中国知网上有很多数据库,不同数据库的稿酬标准不一样,“有几块钱一页的,也有几分钱一页的。”

一位曾在杂志社工作的编辑也称,其之前所在杂志社也会将发表文章上传至中国知网,中国知网也是将其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

央视网评论称,中国知网的授权条款涉及“霸王条款”、垄断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知识原创者的尊重。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发表后被收入中国知网系统,用于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原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应有报酬。中国知网“借鸡生蛋”这本创新生意该改改了。

年收入近12亿,曾因频繁涨价被高校抵制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国知网所属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同方知网),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子公司。

目前,中国知网已经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成为中国高校师生最常用的文献资料数据库。

据同方股份年报,同方知网主要从事互联网出版与服务业务,目前已经形成“中国知网”(CNKI)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 ……此处隐藏1164个字……元现金、面值300元阅读卡;

学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博士论文著作人可获得80元现金、面值300元阅读卡;

学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后的,博士论文著作人可获得100元现金、面值400元阅读卡。

(注:阅读卡是指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

红星资本局随机找了一篇高下载量的博士论文——武汉大学刘春波的博士论文《舆论引导论》,截至发稿,该论文的下载量为22871次,下载费用为25元/本。

通过上述信息和数据,从理论上进行推算,刘春波的学位授予年度是2013年,可获得100元现金、面值400元阅读卡的稿费,但他本人的这份博士论文却为中国知网带来约57万元的收入。

另外,前述中国知网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不是学位论文,而是期刊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在没有得到稿费的情况下,需要作者本人自行联系相关期刊的编辑部处理。

收录文章到底花不花钱?

负责人:可资源交换,每年提供阅读卡

为了了解期刊论文等收录到中国知网的流程,近日,红星资本局先后以某期刊、某报纸负责人的身份联系了中国知网的公开电话,后有专人联系记者进行沟通。

其中,一名中国知网报纸部的负责人向红星资本局表示,首先要看相关刊物的文字内容是否与中国知网的产品定位相符合,如果相符,他们可以提供两种合作模式。

“一种是资源交换,你们用我们中国知网需要付费的,我们可以每年提供一次阅读卡。”该负责人称,阅读卡面值具体有多少,要看相关刊物的内容而定,他们会给出一个评估价格。

第二种合作模式是付费收录文字内容,该负责人称,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他们会直接把相关费用打过来,但这一笔费用通常会低于第一种合作模式中阅读卡的面额价值。

另外,有来自中国知网科技期刊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如果期刊有一定的学术质量,在经过评估认为可以收录后,双方可以进行合作,有多种合作模式可供选择。

“我们有一系列的结算制度,结算费用会有波动,得具体来看。既要具体分项目,也要根据我们数据库的发行情况来看。”上述负责人并未透露结算费用的区间范围可能的数值。

中国知网有多赚钱?

去年收入近12亿,今年上半年约5亿

据媒体报道,中国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至今,中国知网的相关页面仍显示:

1999年3月,以全面打通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各环节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国各行业知识创新、学习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总目标,王明亮提出建设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并被列为清华大学重点项目。

回看当初的初衷,知识生产、传播、扩散等环节真的全面打通吗?打通是打通了,但金钱似乎成为了各个环节中的“硬通货”。

天眼查APP显示,“中国知网”项目属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知网”),该公司为外国法人独资公司,其控股100%的股东为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不过,红星资本局发现,同方股份(6001000.SH)在财报中表示,同方知网是其孙公司,持股100%,主要从事互联网出版与服务业务,已经形成“中国知网”(CNKI)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一系列产品。

其中,2020年财报显示,同方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3亿元,毛利率为53.93%。

截图自同方股份2020年财报

而在今年上半年,同方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4.9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893万元,毛利率为51.3%。

回过头来看上市公司同方股份本身,其控股股东是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持股比例为30.11%),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财报显示,同方股份以“智造+资源”两个核心要素为引领,主要立足于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两大主营业务领域。

从2018-2020年,同方股份的营收分别为248亿元、230亿元和25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80亿元、2.98亿元和1.03亿元。

12月9日,同方股份的收盘价为5.65元/股,总市值约为189亿元。

绕不开中国知网的高校

曾有多所高校抵制“离谱”的涨价

同方知网之所以能保持高毛利率、这或许与其市场占有率有关,高校的学生、教师和学术研究人员很难绕开中国知网。

赵德馨对媒体表示,有位高校老师告诉他,自己学校每次审核论文,都要以知网收录为准,如果没有,就等同于没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不单单是收录问题,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年来,中国知网因“涨价离谱”被多所高校抵制。

早在2016年1月7日,武汉理工大学曾在官方微博发布相关声明称,目前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合同到期,由于续订价格离谱,其与中国知网(CNKI)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含许多知名的985高校。2000年以来,CNKI公司对我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6%。”上述声明称。

截图自微博

在发布这份声明11天后,武汉理工大学发布微博称,“经过双方的反复沟通,数据库商最终决定于2016年1月21日起,恢复开通我校中国知网数据库。”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也曾因中国知网涨价过高发表过声明。

据媒体报道,2016年3月,北京大学在官网发布中国知网即将停用的通知,“由于数据库商涨价过高,图书馆目前正在全力与对方进行2016年的续订谈判,上一年度合同截至2016年3月31日,期满后数据库商随时可能中断北大的访问服务。”

“以后最好能有两个或多个和中国知网良性竞争的平台,‘一家独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赵德馨对媒体说。

人民日报也在评论中指出,从论文查重高收费,到作者下载自己论文被收钱;从低价甚至不花钱就能收录学术文章,到用户下载时却标上高价等等。究其因,就是一家独大,作为国内大型中文数据库,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力。

“面对维权和批评,知网应当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赢得大家的谅解,虚心接受监督和批评,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发展上,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点,这才是长远发展的正道。”人民日报在评论中说。

《中国知网发文道歉,网友仍愤懑不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