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xx年11月~20xx年10月的18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中,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21~66岁,平均(45.52±3.24)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28例,胸外科手术14例,妇产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手术3例,其他手术2例。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19~67岁,平均(45.87±3.41)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27例,胸外科手术13例,妇产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2例,其他手术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及手术种类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并进行护理协作,处理好护理中的突发事件。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术前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预定程序、细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往案例寻找循证支持,找出适合护理问题的证据,对已经制订好的解决方案、病房与手术室的衔接也给予类似处理;最后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护理经验制订出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模式。术中护理的所有细节问题也要寻找循证支持,找出最佳护理模式,同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并作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进入手术。在术前1d及术后1d进行SCL-90量表评分,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标准
采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包括9个项目,本研究中仅选择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及人际关系进行分析,每个项目均单独评估,但均以2分为是否存在此项不良情绪的分界值,<2分说明无此不良情绪,>2分说明存在此不良情绪,其严重程度与分值呈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
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的比较两组护理前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
满意度、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91例(98.91%);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82例(89.1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8.32±3.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3±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1.09%)并发症,对照组中有7例(7.69%)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已经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遵循和应用科学依据进行临床护理。由于手术都是创伤性治疗方式,再加上对手术治疗和自身病情认识的不全面,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主要是配合手术室内的手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术中各类仪器、器械的正常使用,保证术区的无菌状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忽略了患者的需求和身心反应,不利于拉近手术室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另外,不同的护理方式也会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手术质量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选择最佳护理方式的能力。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佳的护理模式,将最适宜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技能与患者的实际情况、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最新、最可靠的科学理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同时要结合文献、经验、患者的具体需求制订最适合的护理措施,进而避免护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其不仅可以在护理中做到有的放矢,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进而增加了对工作的`成就感和对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目前,循证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也转变了其护理理念,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行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实证,增加了访视内容和次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其理论知识,促进了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护理的衔接和联系,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了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沟通,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另外,循证护理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问题,护理人员之间、医护人员之间需要互相讨论,互相配合,进而加强了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工作的趣味性、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体现了护理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传统护理和循证护理都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但循证护理改善程度更好。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循证护理根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减少了对患者的不利因素,避免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全面、更周到、更个性化、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循证护理2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疾病特征是: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早期诊断的困难性、病程的不可逆性、合并疾病的高发性等,现阶断临床上尚未探索出该病种的有效治疗和控制措施。当前对该类患者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干预方案,该治疗方案疗效的发挥有赖于高质量的护理实践活动,而循证护理因能够通过对当前最新最可靠科学依据的正确应用进 ……此处隐藏30978个字……护理服务的'盲目性[5,6]。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深化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曹宏霞,王霞,杨秀兰,等.循证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中常见问题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7(15):53-56.
[2]布威海丽且姆买买提,王小梅.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xx,(6):209-209.
[3]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xx,(19):211-212.
[4]谭贤红,吴春平.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xx,5(12):345-346.
[5]何爱萍.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循证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xx,19(19):150-151,153.
[6]王淑荣.循证护理在80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xx,(11):89-90.
循证护理15【摘要】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还需要很多的实践课程来实践,比如常见的正确抽药方法、抽血方法等等。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习惯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也比较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因此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循证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进行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本文的主要探讨问题。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循证护理
一、循证护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循证方法应用到护理教学中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循证教学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等媒介查询相关的教学资料及文献,这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检索能力,另外阅读外语文献的能力也会在无形之中有所提高,还有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除此之外,循证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不同的方向评判事物的好坏,这也是在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
(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循证护理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常出现的问题等可以大大改善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严重脱节情况的发生,使得书本上生硬的知识鲜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护理学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用更加理智的思维判断并作出证明,而不是用感觉作出选择;除此之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医疗机构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
(三)对教师来说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由于教授护理学的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循证方法的引入对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有需要的话还要查阅相关的文献,以一种专业谨慎的态度对待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因此,循证护理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循证护理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做好循证护理的基础知识普及教育。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讲授循证护理的起源发展、基础概念、实施步骤等等,做好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还很滞后,基本上没有引入循证护理的先例,对于学生的循证学习技能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想要和国际护理教学相接轨就必须尽快开展起循证护理教学工作。旧有的护理教学模式主要是照本宣科,以课本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严格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比较固定,在临床护理中死扣课本,不会灵活使用书本上的知识。在面临临床突发状况的时候常常会手足无措,不能及时做好护理工作,甚至造成很严重的医疗事故。但是传统教学方法传承多年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学生通常会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反观循证护理,则是注重临床知识和经验的传播,以现在最先进的临床案例为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视野,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机构供职的时候可以将所学到的临床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结合起来,灵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护理方法,这也是循证护理颠覆传统护理教学的一个表现。通过这样的前沿知识的熏陶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刚开始应用循证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固有的根据习惯与经验来判断的方法,要认识到这是缺乏理论知识支撑的,还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是错误的护理方法,要循序渐进地改变思维方式,用更加科学的循例护理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要注意在平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还要提倡学生运用理性的辩证分析法来对课程上展示的`案例进行深入的详细分析,这样还能够使学生参考和借鉴其他人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护理方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在传统护理教学法之上进行循例护理教学。虽然传统护理教学法有很多的弊病及瑕疵,但其能够绵延至今还是说明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因此在应用循例护理教学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护理教学方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的设计上还应该参考传统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水平进行区别式的教学。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最前沿的护理案例,然后提出最新的护理理念,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彼此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进步和提高。教师还应该布置开放式的作业来帮助引导学生搜索并汲取先锋文献中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三)实施的步骤。循例护理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确定问题、文献检索、案例评价、系统回顾、护理实践、成果分析。教师需要告知学生下一堂课的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下去自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登陆相关的学术站进行查找和下载,了解并学习到近期的研究热点及其他前沿知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很多意见的分歧,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观点分析及详细阐释,这就是系统回顾的过程。最后就是护理实践和成果分析环节了,由于学生不能参与到临床护理中,就需要将学生的困惑反映给一线护理人员并由他们进行专业的讲解,最后每个小组进行互评讨论,概括总结。
结语
总之,循例护理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未来护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各个学校需要积极应用循例教学方法进行护理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尖端护理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述彬.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入循证护理教育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2).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