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品管圈13篇[通用]](https://img.jihtu.com/upload/6292.jpg)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品管圈十大步骤运用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对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骨科住院患者开展圈活动,并与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35%,目标达成率为140%。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是值得倡导与推广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护理不良事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患者的要求在不断变化,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日益增强。[1]因此如何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将品管圈管理理念运用于骨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让患者得到安全满意的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2-5]品管圈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在多个学科的质量管理中得到实践,特别是在护理质量管理的多个角度应用,已经证实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6-7]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3月31日,某医院骨科开展了圈名为“骨力圈”,主题为“降低骨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骨科住院患者1215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6例,女579例,年龄6岁-90岁。将20xx年4月20xx年3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骨科病区的114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78例;女570例;年龄6-98岁。两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组圈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组圈并确定圈名。邀请专家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包括:品管圈基本理念;品管圈基本要素;品管圈流程与方法;品管圈应用工具与手法。为了保证圈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全科护士的2/3作为圈成员,推选护士长1名作为圈长,主管护师2名,护理师3名,护士3名,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担任辅导员,其中本科学历2人,剩余均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35岁。每1-2周组织圈活动一次。确定圈名为骨力圈,意义为以病人为中心,把每位骨科患者放入护士的掌心里,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呵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从而实现护理品质的提升。
1.2.2确立主题骨科常常接诊的是急性创伤和老年患者,坠床、跌倒、压疮、管路滑脱等护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发生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引发医疗纠纷或投诉,降低满意度,因此抓好护理安全管理具有现实意义。[8]首先组织圈员展开头脑风暴,各抒己见,找出病区存在的护理质量与安全问题,将提出的问题根据其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采用5,3,1赋分选题,确定本次骨力圈活动主题为“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该主题对同仁而言:减少工作失误,提高护理质量;对医院而言:提升医院荣誉、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为医院节约成本。对患者而言:减少患者因不良事件导致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9]
1.2.3拟定计划目标的达成有赖于科学的计划。本次品管圈小组活动计划如下:P(主题选定到对策拟定)20xx年4月至6月中旬;D:(对策实施与检讨)20xx年6月中旬至20xx年12月中旬;C(效果确认标准化)20xx年12月中旬至20xx年2月中旬;A(检讨与改进)20xx年2月中旬至3月。每项活动分配任务至相应的护士负责。
1.2.4现状分析。
1.2.4.1采用我院制定的《某某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住院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
1.2.4.2制定不良事件统计表。收集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骨科病区上报的所有不良事件20例,包括跌倒、漏做治疗/处置、烫伤、药液外漏、压疮等,采用回顾性分析,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使用鱼骨图找出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绘制改善前的.柏拉图,设定查检表追踪,找出主要原因,根据二八原则,发现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80%的原因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新护士的知识/经验缺乏;缺乏安全意识;护士巡视不到位。以上四个子目标作为本期品管圈活动改善的重点。
1.2.5目标设定目标值设定为25%。设定理由为目标值=现状值-(现况值×圈能力)。根据现状分析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发生不良事件20例,9位圈成员的圈能力为0.7388,得出改善目标为5例,下降幅度为25%。确定本次圈活动的目标为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25%。
1.2.6对策拟定与实施。
1.2.6.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医嘱班班查对,下班核对上班。执行者与查对者双签名;明确各种治疗处置查对主体,主班与责任查对,晚班和调班查对,夜班和调班查对;核对患者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姓名和年龄):清醒患者反问其姓名;昏迷患者询问其家属;同时必须核对腕带。细化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各班工作均有标准化流程,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遗漏某些环节,每日主班下班前检查督促工作完成情况,再次查看治疗单、输液单、处置单有无未完成的医嘱;对于本班未完成的治疗及处置,除口头交接外,建立小交班本,将患者后续治疗的时间及注意事项书写在小交班上,接班护士对于特殊治疗处置,完成后划勾。未完成的必须说明原因并告知主管医生及时调整医嘱。
1.2.6.2新护士对专科理论培训的掌握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专科护理操作如骨科患者患肢功能位摆放,不同麻醉及手术方式对皮肤准备的要求,冷疗、热疗操作中注意事项,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等等,新护士常常表现为不能很好的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缺乏经验。首先护理管理者需根据病区患者情况合理弹性排班,关注科室的新进护理人员或规培人员,确保无证人员不得独立在岗。其次对于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实践薄弱的新护士,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资深护士一对一带教,做到让新护士多动手也多动嘴,在工作中多追问为什么,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由此会引发的不良后果,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带教时间至少3—6个月,单独上岗前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合格者再安排与资深护士搭配值班。规范新护士培训带教,由教学秘书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和重点制定新护士培训手册,所有新护士入科后分时段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应知应会及骨科专科护理培训,专人带教。使其先适应工作再胜任工作,通过每日晨会提问,每晚小交班汇报经管患者病情八知道,每月1-2次地业务学习,每季度护理查房等形式各异的学习与培训,逐渐掌握日常工作的细节重点及专科护理要点 ……此处隐藏15674个字……书写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是一个对护理要求较高的科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逐渐增多,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品管圈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效率和质量。随着患者健康观念改变而更新的医学模式,能促使医院采取有效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从而更好促进患者康复。品管圈是一种新兴的优质护理模式,目的在于医护人员自我激励,相互启发,不断提高和改善自己的工作,从而提高患者对其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实施过程中,医患人员彼此间相互交流沟通增多,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前有明显改善。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以及整体护理等各个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矫克云以及李凤琴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都认为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护理管理并采取品管圈的方式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而护理的疏忽是一个重要原因,查找事件的根本原因是解决问题的重点。本研究实验组的健康知识获得掌握情况中完全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完全不知、一般掌握及基本掌握情况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优质护理诊疗和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与患者和医患人员的相互作用有关,保证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实施,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疗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贾慧琴研究报道同样表明品管圈活动应用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病例书写是医疗活动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本研究中实施品管圈方案的实验组病历书写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品管圈活动针对病例书写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使的病例书写更加规范。品管圈活动实施过程中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问题予以解决,实现与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互惠互利,王英研究也表明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作用。
护理品管圈13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护理质量改进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在塔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干预组30例,给予品管圈质量管理,对这两组患者对护理环节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模式护理管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质量改进中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能够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而且能够调动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质量;品管圈;护理满意度
品管圈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受到了临床医学的高度关注,它是由临近工作区域或相关工作区域的医护人员自发组成的护理管理活动,一般为4~6人,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极大提升护理质量[1]。本次研究对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在塔城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34~76岁,平均年龄为(52.5±4.3)岁,病程为2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4.1±1.2)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33~75岁,平均年龄为(51.3±1.4)岁,病程为3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4.2±1.4)年,所有患者均属呼吸内科疾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施以常规的呼吸疾病护理管理办法。干预组: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首先在呼吸内科中4~5人组成一个圈子,并根据圈内的实际情况选取一名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代表,通常多以护士长为主,然后将上级护理部门主任作为品管圈的辅导员,对品管圈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在每天科务会活动中,圈内代表要对所有成员进行集体培训,对品管圈的各项活动方案以及具体流程进行学习,保证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实施[2]。由圈内代表对PDCA循环的计划进行有效拟定,经过圈内其他成员的一致通过后方可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在对PDCA计划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活动反馈的效果,从中发现活动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商讨及时有效地改进。然后由辅导员对活动实施情况进行随时监测与动态评估,对改进的.方面进行及时总结。经过不同模式的管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3]。
1.3观察指标
1个月后,对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各个环节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护理满意调查共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以及护理管理4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2检验,护理管理满意情况用%表示,用t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模式护理管理,采用品管圈的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应该对护理服务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品管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实践[4]。一方面,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投身于对医院的护理改进工作中,促进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品管圈管理模式下,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能够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效的改进,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另外,品管圈中的成员大都是同一科室或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他们对彼此的工作环境、病患情况都有一定了解,在活动中能够就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管理策略,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别较大,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品管圈在医院护理质量改进中实施效果,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48(2):127-130.
[2]李琳凤,张毅,吕海瑛,等.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11):800-801.
[3]王丽红,王国英,丁彦芝,等.品管圈活动改进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质量的效果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xx,36(10):1146-1148.
[4]孙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20xx,34(16):94-96,封3.
文档为doc格式